大S的病故,让"流感"这个话题再次浮出水面。前几年,有一篇传播很广的"流感下的北京中年",详细描述了作者岳父从一个平时身体不错的老年人,到被流感夺取生命的全过程。
为什么一场感冒,可以轻易夺取人类的性命?
为何流感可能致命?
全球流感影响
世界卫生组织(WHO)估计数据
流感致死情况
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
据世界卫生组织(WHO)估计,每年季节性流感可导致约10亿人感染,其中300万~500万例为重症,并造成29万~65万例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。死亡率是万分之3到万分之6.5左右,不算特别高。
流感死亡率的年龄差异
不过,做统计的时候一定要细致。以上数据是全人类一起统计的,实际上,青少年的感染率最高,但是死亡率不到10万分之一,而老年人感染率最低,死亡率却到了1%。虽然这个比例仍然比较粗糙,但是它对我们接下来做的一些结论很重要。
流感致死原因分析
流感的死亡原因列举如下:
在所有的致死原因中,肺炎的比例最高,一般会占据到50%-70%。前文中那个北京中年的岳父,这次的大S,都是因为肺炎去世的。流感引发的肺炎,又分为原发性肺炎和继发性肺炎。
原发性肺炎
流感病毒直接引发的肺炎。简单来说就是流感病毒突破人体的几道防线,直接干到肺部,引发肺部的炎症。
继发性肺炎
流感病毒把你的大门打开,其他病毒或者细菌进来引发肺炎。一个是正规军,一个是援军。
重要发现
从我查到的报告来看,继发性肺炎(特别是细菌性肺炎)是流感严重病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,特别是在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病的人群中,往往导致严重的发病和死亡。
在罹患流感以后,人们能做的事情就是拖。一般身体需要7天左右开始生成抗体进入战场,我们目前能做的事情,都是给出身体时间生成抗体,最后由抗体消灭病毒。
抗流感药物指南
常用抗流感病毒药物
-
1
奥司他韦 (Oseltamivir)
常见商品名:达菲/易感清
-
2
扎那米韦 (Zanamivir)
常见商品名:瑞乐沙
-
3
玛巴洛沙韦 (Baloxavir)
新型抗流感药物
关键时间窗口:感染后48小时内尽早使用,以减少病程和降低并发症风险
早期的唯一困惑,大概是不知道自己得的到底是"流感"还是"普通感冒"。因为上述药物都非常昂贵,用来搞普通感冒效果并不好,还浪费钱。标准的判断办法是,到美团买个检测试剂。检测过程我们经历了前面几年,都已经非常娴熟,自己在家就可以完成。如果嫌这个麻烦,就简单用"是否高烧"来做判断。一般38度以上,流感的概率就非常高了。
抗病毒药物的工作原理
抗病毒药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病毒复制,所以越早用效果越好,基数大了再抑制,就没那么好用了。对方的部队少了,我们自己的部队就能撑的更久,等抗体出来,就可以扳回局面。
所以家中常备流感药物非常重要,每年就是高发季用一下,过期了就再买,关键时刻救命。
疫苗防护策略
如果从祖传医学提到的"不治已病治未病"的思路,打疫苗确实是对抗流感的最优解。流感疫苗可以大幅降低重症风险和死亡风险。前几年的"大号流感"也是用这个思路应对的。
流感疫苗的挑战
病毒变异
流感病毒优于传播覆盖面广,数量大,每年都在UPDATE。有时候变得更凶残,有时候变得更具传染性,你也不知道它下一步点哪个科技树。
接种频率
每年都要根据WHO预测的流行毒株重新配型。一旦病毒变异方向跑偏,疫苗防护力就会断崖式下跌。
关键发现与建议
既然细菌引起的继发式肺炎,是重症率和致死率最高的原因,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对症下药?
总结来说,我的观点是:直接打肺炎疫苗,是预防流感的首要手段。
继发性肺炎主要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。而肺炎疫苗就是干这些老6的。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大概查了下,23价肺炎疫苗,标记23种常见致病菌的血清类型,不到300元就可以打。
更重要的是,这玩意属于「氪金一次爽好久」。23价疫苗保护期是5年起跳,某些研究显示一针甚至能管用一辈子。比起流感疫苗每年都要「续费」,它就简单多了,算是性价比之王。
终极防护策略
我的建议是,如果嫌流感疫苗麻烦,安排老年/体弱的家人都打一针23价肺炎疫苗,至少5年内可以在流感面前谈笑风生。
不过,如果有条件,1年一次流感疫苗+5年一次的肺炎疫苗才是终极防护手段。把危险杀在摇篮里。
何时就医?
大S的导游后来发文,大概意思是大S是几进几出医院,最后因为决定回台湾,错失了最后的治疗良机。
不管这个传闻真实与否,啥时就医显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。
血氧水平:危险信号
从大S的报告看,她很早血氧就低于90了。人类对于血氧要求很高,及格线是95分。大S的血氧在生病第二天已经跌下90,其实算是非常危险的信号,大概率是病毒已经抵达肺部搞破坏。此时不仅仅是应该就医,有条件应该就蹲在医院吸氧。
血氧监测与应对
指尖血氧仪 - 在家监测血氧的关键工具
吸氧的作用是通过提高氧气浓度,让身体在每一次呼吸中获得更多的氧气。血氧是流感时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,外面现在药店的指尖血氧仪不到100元。
血氧水平与应对策略
正常水平
继续监测,无需特别干预
轻度缺氧
应当就医评估,可能需要吸氧
严重缺氧
紧急就医,需要立即吸氧治疗
就医提示
感觉呼吸有困难马上测一下,数据不对马上就医。个人觉得低于95的血氧就很有就医的必要,不管是因为高热引起缺氧,还是病毒已经入侵肺部,不应该觉得自己平时身体不错就硬扛。现在都不太存在医疗资源挤兑,跑一趟不麻烦,切莫讳疾忌医。
总结
总结来说,健康时打肺炎疫苗,一旦发现流感迹象马上吃药抑制病毒,及时就医,不要让小事变成大事,我们的人生很长,还有很多精彩等着我们,狮子搏兔,亦用全力,何况流感可不是兔宝宝。
预防接种
打肺炎疫苗,一针保护5年或更长
早期用药
发病48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
及时就医
血氧低于95%或症状加重应立即就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