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场原定签署矿产协议的会面如何演变成了外交争执,以及背后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与利益冲突
"本应是签署协议、庆祝合作的会面,却成了一场激烈争执的外交摩擦"
这场闹剧不仅关乎美乌关系,更牵动着全球地缘政治格局、资源争夺与战后秩序的重塑。 以下,我们将深入剖析事件背后的核心议题与各方利益博弈。
昨天在白宫的闹剧,相信不少朋友都看过。简单说起来,本来预期是泽连斯基去白宫把矿产协议给签了,大家开个香槟喝个酒,合影一下完事。结果吵起来了,泽老师比较激动,语出不逊,懂王和万老师也急了,大家说话都不太好听。
那协议当然是没法签了。大伙不欢而散。会后双方都发了推,懂王的意思是美国的门依然对斯基开放,暗示斯基并不想和平,等他真想和平了再来签;斯基则说非常感谢美国的协助,但是乌克兰需要更有安全感的和平。
美国寻求通过重建投资基金获取乌克兰矿产资源
泽连斯基寻求更多军事支持和安全保障
双方对俄罗斯意图和谈判条件存在分歧
美方暗示若不签协议可能减少或停止援助
俄乌战争打了整整3年了。目前,俄罗斯在乌克兰东部的某些地区推进,但是推进速度比较缓慢,而乌方则努力维持。截止目前,俄罗斯据报损失了约87万人员(包括25万死亡)和大量装备。乌方这边没有具体的损失报告,但是可以想见一定是非常惨重。
俄乌双方现在都在搞外交,拉朋友。懂王上台后,打算牵头解决俄乌的问题。前段时间刚和俄罗斯聊过,现在要和乌方谈,而这也是矿产协议和这次会议的根本原因。
其中约25万人死亡
估计同样十分惨重
矿产协议是这样的。美国和乌克兰商定建立一个"重建投资基金",以共同开发乌克兰的稀土、关键矿产、石油、天然气等自然资源。现在还是草案阶段。
根据条款,乌克兰政府将把未来这些矿产资源开发所得收入的50%投入该基金,直到累计贡献达到5000亿美元为止。
美国干什么呢?美国负责提供长期资金支持以促进乌克兰经济稳定和繁荣。
这个协议实质上是美国以经济重建支持为交换,获取乌克兰半数矿产资源收益的长期安排。从收益分配比例和排他性条款来看,对乌克兰而言是一项相当沉重的经济负担。
这些矿产可不是随便选的。涉及的矿产总类涵盖乌克兰的关键矿产资源。乌克兰拥有美国认定的50种关键矿物中的约23种,以及欧盟列为关键的34种矿物中的26种。其中包括钛、石墨、锂、铍和稀土元素等乌克兰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。
乌克兰探明储量约占全球的20%
欧洲最大的钛矿储量,全球前五
储量丰富,具有显著战略价值
重要储量,战略意义高
目前中国在这些领域具有支配地位——例如全球超过85%的稀土矿物加工产能集中在中国。乌克兰拥有丰富的石墨、稀土、钛等资源,为美国提供了替代供应来源,有望部分缓解对华原料依赖。
协议的合作时间应该非常长,远超懂王的任期。主要原因有几个:
这个协议的周期会非常漫长,应该是20年起步。
恢复基础设施,特别是电力系统,以支持矿业运营
详细评估矿产储量分布,制定开发计划,周期约2-3年
开发矿山基础设施,投入5-10亿美元/矿场,周期4-5年
逐步提升开采量,从当前15%提升至全面产能
累计向基金贡献5000亿美元,预计总周期超过20年
这个协议对美国的好处那确实太大了。
虽然说基金用于乌方的重建,但是怎么用这个钱实际上是美国说了算的。懂王自己都赤裸裸的说,之前美国援助乌克兰用了3000多亿,现在得拿回点回报。
美方希望借此部分补偿过去的投入,并为美国企业参与乌克兰矿产开采、基础设施重建创造商机,获取长期的商业利益。
这个毋庸置疑应该是协议最大的好处。乌克兰的资源开发可帮助美国减少对中国等单一来源的依赖,在电动车电池、航空航天、新能源等产业建立更安全的供应链。
乌克兰拥有丰富的石墨、稀土、钛等资源,为美国提供了替代供应来源,有望部分缓解对华原料依赖。
是这个协议签下去,乌克兰基本绑死美国,不可能再左右摇摆到其他阵营去了。而且协议有个排他条款,这个基金的收益以及涉及到矿产,不允许抵押/转让等,算是被美国独占。
总得来说,对乌方显然是非常不友好,算是个丧权辱国的协议,跟割地有一拼了。
其实这个协议草案早就出来了,最早的时候这协议更霸王一些,乌方没法忍受,后来才改成现在看到的这个版本。按说泽连斯基这次跑美国去见懂王,应该多少已经有一些要去签协议的共识了。但是为什么没签呢?
谈判僵局的核心在于安全保障与经济利益的权衡。泽连斯基将国家安全置于首位,寻求确保乌克兰未来不再遭受侵略的实质性承诺,而美方则优先考虑经济回报和资源获取,不愿作出军事介入的明确保证。
泽连斯基还有备胎吗?答案是有的。欧洲帮了很大的忙。
截至2024年底,欧洲国家(包括英国和挪威等)在军事支持上合计已提供接近620亿欧元,几乎与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相当。
欧洲盟国提供了大量先进武器装备, 包括但不限于苏制坦克、自行火炮、防空导弹等各型装备,涵盖地面、空中和防空作战需求。
为了持续满足乌克兰庞大的弹药消耗,欧洲国家还在加强本国防务生产和跨国协同。欧盟在2023年宣布了一项联合采购弹药的计划,成员国共同出资向乌克兰提供至少100万发155毫米炮弹,并在2024年将目标提高到150万发。为实现这一目标,欧盟投入5亿欧元提升防务工业产能,加速弹药生产。
自战争爆发以来,欧盟及其成员国已向乌克兰提供了约1450亿美元(约合1380亿欧元)的各种援助,其中约65%为直接拨款或实物支持,35%为高度优惠的贷款。
这些资金帮助乌克兰政府支付工资、养老金,维持医院、学校等基本公共服务运转,并稳定了宏观经济。
可以说是要军事给军事,要钱给钱。某种程度上来说,欧洲给的支持比美国只多不少。这是有原因的,欧洲和俄罗斯太近了。你今天打乌克兰,难说明天会不会干到我们这边来。美国则不一样,太远了,如果俄罗斯学过中国历史,就知道远交近攻的道理:对美国客客气气,对周边重拳出击。这也是泽老师跟万老师说,你们有美丽的海洋,所以感觉不到问题。
有欧洲这边的支持,泽老师的腰杆是会挺直一些。泽老师这边和美国谈崩后,转头马上就飞去伦敦,要了30亿贷款。我看他见完懂王,又发了一堆贴,都是"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"。
客观的说,即便没有美国,欧洲的支持也可以让乌再挺一阵子。
这场矿产交易中各方的利益盘算一目了然——美国寻求战略资源与全球主导权,欧洲谋求地区安全与影响力,乌克兰则在生存与尊严间艰难抉择。表面上看,这是现实政治的典型展现,国际关系中赤裸裸的利益博弈。
然而,当我们跳脱出冰冷的地缘政治框架,回归到人类共同体的视角,无论是乌克兰平民、俄罗斯士兵,还是被卷入这场动荡的普通人,他们的苦难不应成为政治算计的筹码。
二战过去还不到100年,即便从最冷酷的国家利益角度出发,一个和平稳定、互利共生的世界秩序,终究比任何战略资源掠夺或地缘扩张更具持久价值。
"在地缘政治的棋盘上,资源是棋子,国家是玩家,而人民却是被忽视的观众。当我们谈论战略矿产与安全保障时,不应忘记和平才是最宝贵的资源。"
国际关系中强权争夺是现实,但正义与人道不应被牺牲。如何在现实政治中维护基本道德底线?
今日争夺资源的方式将塑造明日国际合作的可能性。资源掠夺式合作或将引发更多地区动荡。
超越国家利益的狭隘框架,关注全人类的共同福祉,或许是解决国际冲突的可持续路径。